荣登《宝安日报》:南科佳安如何用120万行代码改变制造业?

2025-07-18

近日,佳安智能创始人潘阳博士受邀至湾区会客厅做客,与资深媒体人王剑锋老师进行深度对话。在访谈中,潘阳博士不仅分享了创业初衷——源于对工业现场“最苦最难”环节(如存在粉尘危害的打磨)的深刻洞察,以及将工人从高危、繁重工作中解放的技术使命,更深入剖析了其核心技术突破的非凡之处。


“我们可以在鸡蛋上刻字,也不穿破那层膜”、“吹口气机器人就能感知到,完成与人的互动”、“可以在一毫秒以内完成整个机器人的反应”,潘阳博士这样说道。实现这样的技术离不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——凝聚团队智慧的核心资产:累积超过120万行的自主代码库


访谈结束后,宝安日报在报刊中报道关于《南科佳安如何用120万行代码改变制造业?》一文,文中聚焦佳安智能如何通过自主技术攻克工业制造痛点,推动具身智能落地。全文凸显佳安智能以工业真实需求为原点,通过技术扎根实现从“代码”到“生产力”的转化,到底还有哪些干货内容?敬请查看以下正文。



前言

一只机械手缓缓靠近零件边缘,在感知到微弱触力后轻微调整角度,稳稳完成一道0.1牛的打磨动作——它的目标,是精准执行那些原本只能靠工匠经验完成的复杂动作。


深圳市南科佳安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“南科佳安”)正试图把这种“感觉”写进代码,用120万行程序语言,赋予机器人以触觉、判断与控制。从粉尘密布的车间到毫米级误差控制的航空部件打磨,这家年轻的机器人公司将研发起点落在工业现场最具体、最繁重的任务上,也将落脚点定在真正可用的技术替代中。


1

破解工业难题:从“打磨”切入的具身智能探索


在机器人尚未普及之前,国内制造业中打磨和装配环节普遍依靠人工完成。以3C代工厂为例,“像给苹果手机代工的企业,大约有将近100万工人从事枯燥重复的装配和打磨工作”,南科佳安创始人潘阳说。尤其在打磨场景中,大量粉尘所导致的职业病隐患,曾让这一环节成为制造现场“最苦最难”的岗位之一。

 

成立于2018年的南科佳安,正是从打磨和装配这类高风险、高重复的工序入手,构建了其力控磨抛机器人系统的核心优势。公司团队来自南方科技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,长期从事机器人力控相关研究,致力于将人类工匠“拿捏有度”的触觉经验转化为可计算、可控制的机器人算法体系。

 

“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技术手段,将工人从这些危险和繁重的环节中解放出来。”在潘阳看来,力控磨抛的关键,不是把机器装上传感器这么简单,而是要让机器人能在接触物体的瞬间知道该施多大的力、该如何调整角度、如何避让。“这需要精细的感知反馈系统配合控制算法。”南科佳安将这一过程系统化为“控制-感知-执行-软件”四大模块,针对打磨、装配等场景,推出了可量产的标准化工作站。

 

目前,在3C行业中,一台南科佳安打磨工作站可替代3位熟练工人,售价约为30万元,客户通常能在一年内通过节省人工成本回本。在航天、铸造等高要求领域,该系统也已实际落地应用。“曾有一位打磨工匠因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这说明打磨不是低门槛工作。我们试图通过设备还原这种复杂操作逻辑。”潘阳说。



2

自主可控的底层体系:120万行代码构建工业“肌肉”


在构建整套磨抛解决方案背后,是一整套基于自主体系构建起来的控制逻辑。“我们最早的一部分代码是在我读博士的时候写的,以开源的形式发布,一直维护到现在。”潘阳表示,公司目前由大约50名软硬件工程师共同维护一个超过120万行的核心代码库,构成其工业智能产品的技术底座

 

在潘阳看来,工业机器人的核心壁垒并不止步于机械臂和执行器,更在于底层的控制系统。“目前行业里很多控制器还依赖欧美的技术,比如CoDeSys、西门子、欧姆龙等平台,我们正在控制和感知系统上发力,尽可能构建自主可控的体系。”潘阳直言,南科佳安正与国产芯片厂商联合研发通用力控感知与伺服组件,力求实现控制核心的国产化替代。

 

公司的“机器人力控制器”已基于国产芯片完成量产,在3C领域客户生产中实现了效率提升50%、人员成本下降30%的效果。其力控精度可达到0.1牛,相当于10克重量,在实验中实现了“在鸡蛋上刻字而不破壳”的细致操作;在实时反应速度上,机器人能在碰撞瞬间完成毫秒级调整,远快于人类反应。

 

“我们认为在这个领域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。如果说有,那可能是技艺非常精湛的打磨工人。”潘阳指出,真正的挑战不是模仿人的动作,而是将这种动作转化为标准化、可复制、可扩展的设备与代码



3

技术走向产业:标准化设备落地与行业认可路径


南科佳安从不追求C端市场的知名度,而是深耕工业客户。“我们更重视客户和行业对我们的认可度。”潘阳强调,公司目前的客户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以外的区域,涵盖汽车主机厂、3C核心供应链、军工及医疗设备企业。

 

在工业场景落地方面,公司的磨抛和装配解决方案已在蓝思科技、航天六院、西安铂力特、朗合医疗等企业中部署应用。今年上半年,公司订单量已达四五千万。“我们的客户复购率非常高,这是支撑公司模型的关键。”潘阳表示。

 

南科佳安还持续拓展产品边界,推出了复合机器人和类人形机器人,进一步延伸具身智能在工业场景的应用广度。“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可以在工厂里打螺丝,虽然智能程度还无法完全复制人类,但在具体场景中可以完成部分替代。”潘阳坦言,公司当前重点仍集中在B端工业市场,确保产品可以被真正使用起来。

 

南科佳安以打磨这一制造业最传统的环节作为切入点,用120万行自主代码写出了一套具身智能的操作系统,并在多个高门槛工业场景中落地。它没有走资本故事驱动的创业路径,而是将十余年科研积累直接投入制造现场。或许它代表的正是一种新兴的机器人企业范式:以问题为原点、以工业为主场、以扎根为路径,推动中国制造迈入具身智能时代



(宝安日报记者 高山)



  • 联系电话
    131-2279-2716 (早9:00~晚21:00)
  • 联系邮箱

    cooperate@kaanh.cn

  • 深圳市南科佳安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

    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崇文花园4号办公楼10楼1018房

  • 佳奕筱安(上海)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

    地址:上海市闵行区中春路1288号 金地威新科创园2号楼东1-2楼

  • 佳安智能公众号
  • 佳安智能微信号
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南科佳安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

沪ICP备19026956号

技术支持:澳煦互动